
英文商标被驳回关于-商标查询公司
英文商标被驳回----商标查询公司
原标题:中文含义多贬义 英文商标被驳回
在英汉词典里,“roughneck一词有“粗鲁、粗鲁的人、吵闹而粗鲁的人之义。那么,能否将这一英文单词申请注册商标与使用呢?美国一家主营安全防护手套产品的企业欲将在手套商品上申请申请注册“ROUGHNECK商标,因被认为属于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而被驳回申请注册申请,该公司随后展开了一场商标确权之争。
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驳回美国林格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林格斯公司)的上诉,原商标评审委员会(下称原商评委)驳回第20611408号“ROUGHNECK商标(下称诉争商标)申请注册申请的复审决定最终得以维持。
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
据了解,诉争商标由林格斯公司于2016年7月12日提出申请注册申请,指定使用在第25类的手套(服装)、滑雪手套、连指手套商品上。
经审查,商标局以诉争商标“ROUGHNECK属于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为由,决定对诉争商标的申请注册申请予以驳回。林格斯公司不服上述决定,于2017年5月7日向原商评委申请复审,但未能获得原商评委支持,林格斯公司继而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记者了解到,林格斯公司在一审行政诉讼阶段向法院诉称,“ROUGHNECK是1个非常生僻的英文单词,主要见于美语,中国相关公众相对较少使用,诉争商标不会对中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诉争商标不属于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同时,林格斯公司主张,已有多件“ROUGHNECK商标获准申请注册,诉争商标与已获准申请注册的“ROUGHNECK商标并无实质不同,根据审查标准的一致性原则和行政相对人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诉争商标应被核准申请注册。据此,林格斯公司请求法院撤销原商评委所作驳回复审决定,并请求原商评委重新作出决定。
经审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为,“粗鲁、粗鲁的人、吵闹而粗鲁的人是英文“ROUGHNECK的中文译文,“粗鲁包含“粗暴、鲁莽、野蛮等含义,主要用于形容人的语言、行为特征,这种特征用于多数语境中具有贬义,若将其作为注册商标使用在指定商品上,与当代社会上流行的良好风气和习惯相背离,易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商标授权审查因各案事实情况不同可能结论各异,其他“ROUGHNECK商标获准申请注册的情况,并非诉争商标获准申请注册的当然依据。据此,法院一审判决驳回林格斯公司的诉讼请求。
林格斯公司不服一审判决,继而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去芜存菁扬风尚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指出,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上述条款中“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是指我国人们共同生活以及行为的准则、规范以及在一定阶段内社会上流行的良好风气和习惯;“有其他不良影响是指商标的文字、图形或者其他构成要素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对于诉争商标是否属于“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诉争商标为“ROUGHNECK,其中文含义为“粗鲁、粗鲁的人、吵闹而粗鲁的人,主要用于形容人的语言、行为等特征,这种特征用于多数语境中具有贬义。若将其作为注册商标使用在指定商品上,易产生不良影响,并对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产生负面作用,诉争商标属于“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关于林格斯公司提出的审查标准一致原则,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商标审查具有个案性,这种“个案性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册商标制度本身由一系列的制度构成,即使获得初步审定,其后还有商标异议制度,获准申请注册的商标仍然面临着商标无效等制度的考验,并且部分案件中商标审查的结论可能还要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二是商标能否获准申请注册与商品或服务的内容、商标的使用状况、引证商标的情况等一系列因素相关。因此,坚持商标个案审查原则并非对商标审查标准的破坏,而恰恰是遵循商标审查标准的体现。商标授权审查因各案事实情况不同可能结论各异,其他“ROUGHNECK商标获准申请注册的情况,并非诉争商标获准申请注册的当然依据。
综上,法院认为原商评委针对诉争商标所作驳回复审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作出程序合法,林格斯公司的诉讼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据此终审驳回林格斯公司上诉,维持一审判决。(本报记者 王国浩)
英文商标已经申请注册音译能申请注册吗
由于商标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在商标近似性判断中也会由此存在认定规则上的不同。例如英文商标已经申请注册,音译过来的汉字能申请注册吗?下面小编从判断主体、判断标准、判断方式、判断依归4个方面进行分析。案例ABB阿西亚.布朗.勃法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ABB公司)申请注册的第719598号商标“ASEABROWNBOVERI”商标。沈阳电器设备厂(以下简称沈电)申请注册第8536953号“阿西亚布朗勃法瑞”商标。在后者商标公告以后,ABB公司提出异议,最终经过复审、法院一审、二审最终才将沈电的商标无效。根据2013年修订的商标法第八条规定,商标构成要素包含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要素,基于不同要素的自身特点,在对商标本身的音、形、义进行近似性认知时,必然也会存在差异。特别是通过语言要素所构成的平面商标,更会由于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呈现出语言文字的迥异。特别是基于我国相关公众的认知习惯和外文识别水平,决定了外文与中文之间对应性认知的差别,导致了在识别此类商标近似性时会有不同的观点与结论。1、判断主体的界定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对特定制度设立的价值取舍应当从对商标专用权的有效保护、消费者利益以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视角进行整体考量。“商标标志的音、形、义的比对,要求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进行整体比对,主要部分比对和隔离比对”。这里所说的相关公众指的是诉争商标指定的商品/服务的消费者、使用者、生产者和经营者,引证商标的不算。谁提出诉争请求,以谁的商标相关公众为视角来判断英文商标与音译商标的近似程度。2、判断标准的界定在进行近似性判断时,应当以诉争商标指定使用的商品/服务的相关公众的一般认知能力为基点进行考量,包含生活常识与文化水平等因素。由于基于不同的认知能力、注意程度、知识背景等会存在一定差异,即不能以社会公众的普遍认知水平为参考,可能会降低对商标近似性的判断标准;亦不能以具有专业英文背景或专业知识背景的相关公众为参考,否则会明显超出一般认知能力的范畴,造成在先商标专用权的不当保护,影响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多元化发展。3、判断方式的界定在ABB公司与沈电公司的商标纠纷案中,ABB公司提交了网络翻译结果和图书馆查询资料,认定英文“ASEABROWNBOVERI”与中文“阿西亚布朗勃法瑞”具有对应关系。按此分析,中文商标与英文商标近似性的判断实则是对在“义”上对应关系判断的分析,对于二者对应关系的认定,能够从中文与外文标志本身含义的翻译关系、中文与英文标志在实际使用中的含义对应关系、宣传对应关系、引证商标的独创性程度、市场经营中消费者认知的对应关系等方面进行相应判断,可是应当考虑到我国相关公众对外文的一般认知能力与水平,并非具有直接翻译关系的中文与英文标志就会认定为近似,必须在中国的语言环境和市场的具体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认知。4、判断依归的界定中文与外文标志近似判断是商标本身是否构成商标/服务来源混淆可能性的基本因素之一,而《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近似是以是否容易导致相关公众的混淆误认为最终判断依归,故除了应对标志本身是否构成近似进行认定外,还必须结合商品的类似程度、诉争商标注册申请申请注册主体的主观恶意程度、引证商标的显著性与知名度、具体商品市场的客观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考量,避免因标志本身的近似性而直接对混淆可能性予以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