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定率征收所得税企业也要汇算清缴(什么是汇算清缴怎么做)

0
定率征收所得税企业也要汇算清缴(什么是汇算清缴怎么做)

定率征收所得税企业也要汇算清缴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79号)第三条及《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30号)第十三条规定,实行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所得税的纳税人年度终了后也要对全年的应纳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汇算清缴期为年度终了后的5个月内。汇算清缴的目的,一是按上1年度应纳税额的1/12或1/4预缴的纳税人年终必须汇算清缴;二是在税法没有明确以前,按收入总额核定征收所得税纳税人的“收入总额”范围应当与核实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一致,必须在年度汇算时进行归集;三是“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包含的项目比较多,必须在年度汇算清缴时进行确认调整;四是纳税人的主营业务项目发生转变、或者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与按核定应税所得率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增减转变超过税法规定幅度时也必须申报调整上年度已明确的应税所得率。具体汇算的内容与方法如下。收入总额的明确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77号)第二条规定,按收入定率征收所得税的纳税人其“应税收入额”等于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后的余额,用公式标明为: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其中,收入总额为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七条、第二十六条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度预缴纳税申报表〉等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4号)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度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填报说明》分别明确: 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总额”除账面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外,还应当按照税法规定对其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减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利息收入、重组业务收入、扣折让收入、确认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境外所得、税法特别规定的非依据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等进行调整等。“不征税收入”指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指记入收入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免税的收入或收益,包含: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络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以及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等。因此,在税法没有对核定征收所得税纳税人的“收入总额”、“ 不征税收入”、“ 免税收入”的范围作出特别规定前,其包含的范围应当与核实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一致。那么,调整的项目、调整的方法和口径也应当与核实征收所得税的纳税人一致,也就是说,实行按收入定率征收所得税的纳税人,年度汇算清缴时其“应税收入额”并不等于就是“主营业务收入”额。例如:某企业因成本、费用核算资料残缺不全,2011年度经主管税务批准按“应税收入额”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核定定率为15%,已预缴企业所得税7.5万元,该企业按《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2011年1~12月,账面核算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4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5万元,投资收益10万元,营业外收入3万元,其中: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有不征税收入10万元,免税收入30万元;此外,按照税法规定,视同销售应调增收入18万元,接受捐赠直接记入“资本公积”科目应调增收入20万元,利息收入直接冲减“财务费用”应调增收入5万元,不符合税收规定的销售折扣和折让应调增收入2万元,按产品和服务完工进度确认应调增收入15万元,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应调减收入1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应调减收入5万元,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等调增收入7万元,即:依据税法规定按账面核算资料确认“应税收入额”200-(10+30)+40+5+10+3=218(万元),按非账面核算资料调增“应税收入额”18+20+5+2+15-10-5+7=52(万元),合计在汇算清缴时应申报“应税收入额”218+52=270(万元),汇算清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70×15%×25%-7.5=2.625(万元)。不过,按照现行所得税政策规定,实行收入定率征收所得税纳税人,对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亦应与应税收入分别核算,没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其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不能在计征所得税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明确实际所得率是否必须申报调整按照国税发〔2008〕30号文件第七条、第九条规定,实行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由税务机关根据其主营项目(所有经营项目中,收入总额所占比重更大的项目)明确适用的应税所得率;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范围、主营业务发生重大转变,或者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增减转变达到20%的,应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调整已明确的应税所得率。并且在第十一条中还规定,税务机关应在每一年6月底前对上年度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进行重新鉴定。因此,实行按收入定率征收所得税的纳税人,在年度汇算清缴的时应当同时对主营项目和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与按核定的定率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增减转变达到20%时,应当主动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重新核定应税所得率。

高新技术企业汇算清缴的几个实务问题(怎么申请高新技术企业)
又到1年一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随着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实施,让企业老总们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能够稍稍轻松一下。 然而,好政策能否用好,取决于各位财税从业工作者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把好政策用好,才能真正让老总们放心。 高新技术企业
2022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归纳(什么是汇算清缴怎么做)
年终岁末,企业的财会人员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由于纳税人财务、会计处理方法与国家有关税收法规有差异,这就增加了企业的财会人员汇算清缴所得税计算的难度。为此,现将企业在汇算清缴所得税时应注意的税收政策归纳如下:一、什么事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1.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
单位怎样为员工办理个税年度汇算?速看~(汇算清缴什么意思)
最近个人所得税的年度汇算是纳税人关注的热门话题,我们也一直在为大家介绍相关知识,有纳税人询问单位怎样为员工办理年度汇算,今日我们就来讲讲,单位代办年度汇算的那些事儿。单位如何为员工办理个税年度汇算?速看~' src="http://www.qyyi.cn/f
定率征收所得税企业也要汇算清缴(什么是汇算清缴怎么做)
定率征收所得税企业也要汇算清缴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79号)第三条及《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30号)第十三条规定,实行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所得税的纳税人年度终了后也要对全年的应纳所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中6个填报常见问题!(怎么申请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中6个填报常见问题!注意一不论你是否享受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在有效期内的纳税人均需填报《A000000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基础信息表》“211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所属期年度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相关栏次。在申报所属
超实用“营改增”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应注意(什么是营改增)
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部分企业只关注了营改增对流转税的影响,而忽视了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现在2016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临近,企业应注意营改增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和一些常见的问题。对于企业财务人而言,年底结账,规范调整,梳理会税差异,应对1年一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又将成为
汇算清缴要注意什么(什么是汇算清缴怎么做)
所谓的汇算清缴,指的是所得税以及一些其他实行预缴税款办法的一种税种,一般都是等到了年度终结以后进行总结算清缴等等相关工作的,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税种。那么,汇算清缴要注意什么?一、汇算清缴要注意什么1、收入方面:主要是核查该入帐的是否全部入帐,特别是往来款项是否还存在该确认为收入而没有入帐。2、
合伙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一般需要注意什么(合伙企业要注意什么)
合伙企业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其也是纳税主体的,因此在相关时间内,也是要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缴纳的,才能够确保其是合法有效。那么合伙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必须注意什么呢?一、合伙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必须注意什么1、怎样明确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申报时间和地点。实行查账征收投资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年
汇算清缴后多预缴的企业所得税能够办理退税(什么是汇算清缴怎么做)
汇算清缴后多预缴的企业所得税能够办理退税年度汇算清缴即将结束,纳税人申报完年度企业所得税后,发现预缴税款超过应纳税款的,税务机关是否给予退回?若能够退还税款,那退税能否加算利息?对于以上纳税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了详细解答。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
公司注册之什么叫汇算清缴(注册公司需要注意什么)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开创事业而选择公司注册,假如您申请注册了公司一定要了解到什么叫汇算清缴,关乎到每家企业。那什么叫汇算清缴呢?汇算清缴是指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规定阶段内,依据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他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自行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向主管税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