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银行票据贴现业务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会计需要注意什么)

0
银行票据贴现业务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会计需要注意什么)

银行票据贴现业务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相继出台,商业银行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了许多转变,相应的对商业银行的税收缴纳造成一定影响,票据贴现业务的会计处理就是其中的转变之一。我们从新旧准则的差异出发,对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差异进行探讨。

新旧会计准则的会计核算差异比较

一般而言,票据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以前,商业银行对票据贴现业务的核算一般遵循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即在收到票据贴息的当期直接计入损益,而按照《商业汇票办法》的规定,票据贴现行为对于贴现息的处理,均是在贴现日支付票据对价时直接从票面金额中扣除。因此,一笔票据贴现业务,主要会计处理仅在贴现日和票据款项收回时反映。例如,某银行2005年11月30日对一笔面值100万元的票据进行贴现,贴现票面利率为月利率3‰,贴现期6个月,则贴现利息=100×3‰×6=1.8(万元)。

2005年11月30日,银行的会计处理为(单位:元,下同):

借:贴现——××户 1000000

贷:活期存款——××户 982000

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收入——××户 18000。

2006年5月30日,收回贴现票据款时: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000000

贷:贴现——××户 1000000。

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当以权责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新旧会计准则在账务处理上的区别,关键在于对贴现利息的处理方法不同。主要转变是:银行办理贴现时,按贴现票面金额,借记“贴现资产——面值”,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吸收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贴现资产——利息调整”;资产负债表日,按计算明确的贴现利息收入,借记“贴现资产——利息调整”,贷记“利息收入”科目;贴现票据到期,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吸收存款”等科目,按贴现的票面金额,贷记“贴现资产——面值”,按其差额,贷记“利息收入”科目。存在利息调整金额的,应同时结转。

由此,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上例票据贴现业务的会计处理应作如下变动:

2005年11月30日贴现业务发生时:

借:贴现资产——面值 1000000

贷:活期存款——××户 982000

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18000。

2005年12月31日,计算应计入当期损益的12月1个月的利息收入:100×3‰×1=0.3(万元)。

借: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3000

贷: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收入 3000。

2006年1月至4月,每月计算应计入当月损益的利息收入3000元:

借: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3000

贷: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收入 3000。

2006年5月30日,收回票据款项,同时确认5月应计利息收入: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000000

贷:贴现资产——面值 1000000

借: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3000

贷: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收入 3000。

这样处理,对于持有跨期票据的银行,根据新制度规定,会减少本期收入,推迟到以后会计期间反映。由于新的会计处理方法更能反映资金占用、相应风险与收入的配比关系,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核算更加科学。

会计税务处理差异比较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按照上述税收管理规定,贴现息应在贴现日全额作为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收入,不能递延处理。

由此可见,对于票据贴现利息收入的确认,在税务上是按照旧会计准则“收付实现制”原则确认,即应在贴现日全额作为应税收入处理。而按照新会计准则,会计上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属于当期应计或已实现的贴现利息计入当期收益,不属于当期应计或未实现的贴现利息通过利息调整递延处理。这就形成了会计与税务处理上的时间性差异。企业在申报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时,应作纳税调整。具体调整方法是:会计期末,对于期末结存或未实现的贴现利息收入,应调增当期应税收入;下期,将上期结存或未实现的贴现利息转作利息收入后,应调减当期应税收入。

以上述票据贴现业务为例,2005年末,税务上应确认的贴现利息收入为18000元,而会计上只确认了贴现利息收入3000元,差额为15000元(贴现资产——利息调整科目的贷方余额),因此2005年应调增应税收入15000元;2006年,税务上不再确认贴现利息收入,而会计上确认的贴现利息收入为15000元,因此2006年应调减应税收入15000元。

问题与建议

对于转贴现业务,笔者认为按照税收受益原则,对来源于顾客的贴现利息,应该由贴现银行和转贴现银行按持有期间,分别进行收入确认和缴纳营业税,而对于因转贴现价格波动而产生的利息,则由贴现银行和转贴现银行分别记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支”,不再缴纳营业税。这样处理,一是按照税收受益原则,使税收合理性得到加强;二是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保持一致,便于企业计算缴纳税款,也方便税务机关对企业应税收入的监督检查。三是有利于鼓励市场公平竞争,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

相关推荐>>>

金融机构经营业务不征营业税项目包含什么?

保险机构代收车船税时开具什么样的凭证

保险业务员薪水从保费提取还直接列薪水

会计审计解决方案财务审计、税务审计(审计是什么意思要怎么做)
从事过大型企业的年度报表审计、离任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企业并购改组、企业改制、清产核资、资产清查、企业清算等专项审计、整体或专项资产评估、金融企业或银行项目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顾问咨询等。解决方案风险管理+内控检查与评估+审计管理+审计作业+数据统计
银行票据贴现业务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会计需要注意什么)
银行票据贴现业务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相继出台,商业银行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了许多转变,相应的对商业银行的税收缴纳造成一定影响,票据贴现业务的会计处理就是其中的转变之一。我们从新旧准则的差异出发,对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差异进行
处理好会计业务中的往来条据(会计需要注意什么)
处理好会计业务中的往来条据一、往来条据的种类、特点、使用范围和书写规范 (一)借条 借条又称借据、借款据或者借款凭证。借条是确认双方借贷关系成立的原始凭证。除支付报销款项、支付无需归还的款项和确认以往债务外,其他款项支付皆能够用借条。在会计实践中,款项付出时如当时难于明确其使用性
会计人节后头等大事办好纳税申报(缴税的注意事项)
会计人节后头等大事 办好纳税申报小王是一家公司的办税员,2月申报期,由于春节假期,面临纳税申报期顺延的情况。小王发现,不同税务机关明确的纳税申报顺延时间不太一样,这种情况下,纳税人怎样办好纳税申报呢?1、关注纳税申报期顺延情况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20
有关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会计需要注意什么)
有关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收益法与资本法。所谓收益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所谓资本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所有者权益。收益法又有两种具体方法:总额法与净额法。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费用的扣减。净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什么(会计需要注意什么)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什么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一)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关于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有资本法与收益法两种。1、资本法。它是将政府补贴直接贷记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的资本公积。2、收益法。它是指将政府补
金融企业呆账处理的税收与会计问题(会计需要注意什么)
金融企业呆账处理的税收与会计问题金融企业呆账是指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符合认定的条件,按规定程序核销的债权和股权资产。目前我国金融企业的呆账处理,主要是通过计提准备及核销的方式。《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金融企业的呆账损失税前扣除政策有了相应的调整,应予以重点关注。
企业借款费用会计核算及审计要点(审计是什么意思要怎么做)
一、企业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要点对借款费用进行正确会计核算应把握4个要点:一是要区分债务性融资和股权性融资,由于上述准则针对的只是债务性融资的费用处理,因此,凡属股权性融资的费用一律不包含在内;二是区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区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准确把握借款费用是应该确认为资产价值
代理记账会计详细解答:什么发票能够入账?(关于发票的常见问题)
记账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相对比较复杂的一项工作,经营过企业的老总都晓得,企业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票都是必须入账的。并且,原则上来讲,在产生买卖行为之后是不容许只开收据不开发票的。可是,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开收据的情况,可是收据不能入账,只能采用其他发票来进行抵扣。那么,在其它类型的发票中
银行取得抵债资产的会计和税务处理(企业税务需要注意什么)
银行取得抵债资产的会计和税务处理银行抵债资产,指银行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抵债资产管理分为取得、保管和处置3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的会计与税务处理都存在差异,导致了损益计算和应纳税额计算的差异,我们将重点阐述银行取得抵债资产的税务